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

(六) 政策配合事項

1. 人才延攬留任實施措施及成效

教師包括資深教授、中生代教授、年輕學者、新進教師及約聘教研人員在不同階段之研究均面臨不同的問題與挑戰,學校需要鼓勵及支持教師研究之機制亦不盡相同。

對博士級研究員及約聘教學人員,本校除將其視為未來專任師資之儲備人員,表現優秀者優先提聘為專任教師外,已研議激勵方案鼓勵約聘教研人員從事研究工作。針對博士級研究人員訂定激勵方案鼓勵其申請科技部計畫,鼓勵博士生赴國外優秀研究機構學習等措施,積極延攬及留任優秀人才。

其次,本校延攬優秀新進教師,並建置全面性支持研究之措施,包括減輕新進教師授課負擔、提供教師教學專業成長措施、提供重點支援經費補助新進教師建置研究設備、提供優渥的彈性薪資及租屋津貼補助、舉辦科技部計畫申請說明會等,並提供新進教師單一諮詢窗口協助教師申請科技部計畫。各學院也會邀請專家演講或交流座談,分享計畫申請及頂尖期刊投稿心得,如研究的趨勢等,對於新進教師在研究及計畫申請均有極大助益。此外,當年度未獲科技部核定計畫補助之教師,可向學校申請經費補助持續進行研究,另補助英文論文修訂費、論文發表費、出席國際會議差旅費等。

再者,本校在彈性薪資措施上,對於校內資深教授、中生代教授及年輕學者等分別訂定彈性薪資之申請條件及支給標準,並確實依據教師實質表現給予其對應彈性薪資。但年輕學者及中生代教授因已無新進教師的身分,需與資深教授共同爭取資源,如何支持年輕學者及中生代教授發展出研究的特色,協助其爭取更多外部人力與資源投入研究,是本校在積極發掘潛力研究群,極為重視的問題;包括以校級力量與各領域學術研究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為教師建構研究合作平台;整合跨系、跨院或跨領域研究能量,支持發展特色研究。

對於資深教授部分,本校有各種獎勵補助措施,包括彈性薪資、學術重點支援經費補助、跨校合作研究計畫經費補助、延攬短期學者來訪或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活動補助、支持成立研究中心等,對於研究傑出之資深教授而言,有極大的優勢能獲得前述獎勵與補助,因此本校研議協助傑出資深教授建立研究團隊,以延續研究能量之制度,並且激勵表現平均之資深教授在退休前能持續保持研究的熱忱。

 

2. 人文社會領域發展措施及成效

在人文社會領域人才培育方面,除持續整合教學資源,提升學生在資訊、中文與英文之三大能力外,另聚焦SDGs積極開展永續發展方案,在高階人才培育上,管理學院結合社區深化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倫理觀與社會實踐」能力;文學院以城市漫遊、環境、參與式劇場等創意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成為「文化藝術行動家」;社科院以開設解決社會階級固化議題的特色課程群組,培育學生成為「社會創業家」;文學院、管理學院、社會科學院及西灣學院持續辦理南向教學及交流工作坊,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跨院整合場域與議題結合教學,增加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件數及開展場域實踐議題共做教學創新的人文社會發展平台。在國際化方面,將成立虛擬國際學院,結合鄰近國家如日、韓、泰等夥伴開設問題導向式(PBL)課程,促進東亞地區同學之相互瞭解。

 

3. 學生休退學情況分析及改進措施

(1) 學士班學生休退學改善措施:

休退學主因是生涯規劃考量(個人因素、志趣不合、出國及工作需求等)。分析發現學士班休學學生之成績表現明顯低於未休學學生,顯示其學習成效及穩定性較差。因此,如何讓學士班學生適才適性發展,提高其學習動機與興趣,為未來改善休退學的輔導重點。在入學管道上,已提高個人申請名額(60%)及特殊選才名額(5%)比例,未來將再逐步提高個人申請比例;配合招生專業化,透過多元資料參採,招收適才適性的學生。請各系所放寬轉系標準,並續辦中山高醫轉校措施,使學生有轉換系所的空間、適才發展;在學生輔導方面,加強導師輔導機制;針對經濟或文化不利學生實施各項學習、生活、職涯輔導及獎助措施,以學習取代工讀,降低學生因經濟而發生休退學。

(2) 研究所學生休退學改善措施:

休學主因是論文未完成及工作因素,退學主因是逾期未註冊、逾期未復學及學業因素等勒令退學。基於維護學生受教權及維持畢業論文水準,如何在修業年限內指導其完成論文,為未來改善休退學的輔導重點。本校亦已建立各項研究生獎助學金,期能降低研究生因工作及經濟壓力而發生休退學。

 

4. 生師比改善情形

(1) 專任教師人數持續成長:本校因應教師世代交替積極啟動「年輕教師世代銜接計畫」,108學年度1學期專任教師數為535(106學年度成長6.4%),顯示本校積極增聘優秀專任師資已有成效。未來三年專任師資將持續成長,預計至少成長5%以上。

(2) 本校在外籍生碩博生穩定成長下,由校庫資料可知101-107學年本校學生人數穩定,約9400人。在專任教師穩定成長及下,本校之生師比將逐年下降。

 

5. 重要政策推動事項執行情形

本校對於重要政策推動事項之執行及未來規劃詳如以下說明。

校務管理面:持續加強校務研究在校務品保推動包含教學、研究、產學及學校亮點呈現之檢核角色。校務研究辦公室未來將強化擴增校務研究資料庫、整合與優化校務研究資訊平台,及開發校務研究資訊工具等,提升校務研究之功能。

課程設計面:持續厚植學生英語文基礎能力及運用程式語言能力,英語文課程除以適性分級教學外,革新教材教法及課程設計,採多元評量方式,建構學習成效評量指標。程式設計課程,除依據各學院領域學生特質開設符合其需求的程式設計課程,並研擬開發程式設計檢定測驗,具體了解學生程式設計及邏輯思維、資訊素養等學習成效。

招生及學務面:已建構多元選才系統、建置多元參採評量尺規、建構大學與高中交流平臺、新設招生專業化資訊系統、推廣大考中心各類新系統,以因應高中端108學年度起採用新課程大綱與111學年度起之新考招制度。109年起,於學生入學及畢業時將各進行一次「共通職能診斷」,進行校務研究,以精準掌握學生培育成效。持續鼓勵學生使用UCAN平台之各項功能,加強職涯班級座談與客製化職涯諮詢服務。南島民族社會文化發展中心與校內單位合作,提供原民生完善學習輔導及生涯、職能發展規劃,並連結原住民族相關研究與活動,擴大原住民文化能量能見度。

教師成長面:本校已新增技術應用類及教學研究類等多元升等機制,支持教師多元發展。持續推動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增設「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專區」網頁,加強教師專業成長工作坊,協助教師取得新資訊,累積教學能量。另因應高中端新課綱多元選修之需求,推動「高中種子教師培育計畫」,培育高中端種子教師。本校已訂立學術倫理管理與自律要點及學術倫理教育課程實施要點,強化學術研究人員之學術倫理知能。未來將依學術倫理發生樣態,擬定論文指導自律課責要點,強化學術倫理自律機制。